日期:2020-03-30 点击数:784
2月10日下午,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浙江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第十五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孙黎明,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谢晓波,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副行长陆巍峰,杭州市西湖区文新街道办事处主任屠立衡,心理卫生专家、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赵国秋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这两年浙江推进企业降本减负力度很大,在抗击疫情这个非常时期,浙江出台的《若干意见》有哪些新的降本减负措施?
这两年浙江在推进企业降本减负方面力度很大,当前受疫情影响,浙江企业生存发展面临新的困难。为了帮扶企业渡过难关,《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特殊支持政策。主要有这些方面: 一是财税支持政策,重点是对疫情防控重点企业贷款利率50%进行贴息;省再担保公司免收3个月再担保费,省里给予补助;减免相关企业增值税、进口关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二是金融支持方面,重点是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免除实体企业贷款利息,希望金融机构与浙江的实体企业能够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对金融机构的免息将给予财政补贴,并纳入地方政府考核。 三是降低成本方面,在用能上,通过减免容量电费、开展电力直接交易等,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工业水价、气价均下调10%,3个月可降低用水、用气成本约5.4亿元。在物流上,ETC货车通行费、使用ETC的三四类客车通行费一律实行8.5折,全省高速路网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通行费按6.5折收取。在房租上,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性房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免收2月、3月两个月的租金,鼓励其他业主为企业租户减免租金。 四是社保费用方面,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可返还其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对受疫情影响的参保企业,返还1—3个月不等的社会保险费。对因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可缓缴社会保险费。 五是服务企业方面,深入开展“三服务”活动,实施绿色审批通道,强化疫情防控法制保障,尤其强调要建立重点企业驻企指导员制度,更好服务企业恢复生产。 六是对疫情防控重点企业给予特别扶持。当前疫情防控重点物资供给尤为重要,《若干意见》明确要求对企业多生产的重点医疗防控物资,全部由政府兜底采购收储;对省级应急物资重点生产企业,迅速扩产扩能生产紧缺疫情防控物资产生的亏损、投入的设备等给予一定比例补助,特别是对生产医用口罩的企业要给予重点支持。建立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名单制度,对这些企业给予特殊的金融、财税等支持。 此外,《若干意见》还强调,要进一步压减政府开支,把压减的财力,用来进一步加大对困难企业的帮扶力度,政企合力,共渡难关。
浙江在推进企业恢复生产、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方面有哪些金融方面的扶持措施?
人民银行组织全省金融系统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出台多个政策意见,从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方面入手,全力以赴做好金融要素保障。 一是强化央行专项再贷款支持。1月31日,人民银行总行设立3000亿元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直接支持防疫重点企业。第一时间确定3家地方法人银行作为操作银行,并召集9家全国性银行省分行和3家地方性银行进行部署,与省发改、经信等部门分批梳理确定浙江重点企业名单,组织全省各级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对重点企业全覆盖拉网式摸排金融需求,逐一对接支持。截至2月8日,15家企业已获得26笔优惠利率贷款8.24亿元,平均利率为3.1%,财政对企业贴息后,企业实际资金成本不到1.6%。 二是加大信贷纾困帮扶力度。对受疫情影响较大、暂时遇到还款困难的企业,要求金融机构采取延期还款、分期还款、展期、无还本续贷等措施,合理设置还款宽限期,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同时,做好信用保护,不影响企业征信记录。对复工复产的企业,要求金融机构主动提前开展融资对接,多渠道多方式提供融资支持。 三是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强对全省金融机构的指导,对疫情防控相关和受疫情影响的企业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减免金融服务手续费,对因疫情影响产生逾期的贷款减免逾期利息、罚息和违约金。在疫情防控“一级响应”期间,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免除实体企业贷款利息。 四是全力提升金融服务效率。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在疫情期间建立应急响应机制,落实 “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开通贷款审批绿色通道,确保企业急需的资金第一时间到位。 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确保金融系统防控不缺位、服务不断档、资金有保障,全力支持打赢浙江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力稳企业、稳经济、稳发展。 在这次抗击疫情当中出现了不少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浙江省在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发展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此次发布的《若干意见》对这些方面有什么样的政策举措? 充分发挥浙江数字经济、生命健康产业、物流业发达等优势,大力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若干意见》对这方面也提出了一些具体支持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加快发展新商业模式。就是要充分发挥阿里巴巴、网易等平台公司作用,支持企业加大网上销售,更好地拓展市场,确保生活保供类电商企业正常运行。支持商贸企业利用APP、小程序等方式维护和拓展客户,特别是利用电子商务开展日常生活必需品的销售,发展“线上下单、无接触配送”等模式。 二是大力培育数字经济新热点。发挥政府专项资金、产业基金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大力发展网络诊疗、在线办公、在线教育、数字娱乐、数字生活等新业态,加大机器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产业支持力度。为进一步支持企业加大创新,对今年受理的企业科技创新券使用额度上限由原先的20万元提高至50万元。支持电信运营企业、云平台企业,在疫情期间为企业免费提供云上办公服务和提速服务等。 三是加快生命科学科研和产业化。加大原创新药、医疗用品、医疗器械、精准诊疗、快速检测等研发攻关,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对企业承担省级主动设计的防疫攻关应急研发项目,按“特事特办”原则,立项启动和首期经费支持同步进行,后续经费根据投入和绩效情况给予补助;特别重大的项目,按“一事一议”确定。 疫情发生之后,有些人可能过于焦虑,过度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每天量体温就要量很多次。对于这样的情况有没有好的建议? 从开通的两条面向全国的心理热线最近两个星期以来发生的情况来看,人们过度关注自身身体健康的问题发生频次在逐步提高。这种现象称为“焦虑情绪引起的一个躯体化的反应”,简单来说它是一种心身反应的症状。针对这一类问题,从心理学层面给大家提几个建议: 一、要加强心理统筹能力,意思是说自己驾驭现状困难的能力一定要适度加强。人在什么时候最容易焦虑?就是面对困难,但是又找不到解决困难的方法的时候。在这个时候,一个人的焦虑情绪就会明显的上升。建议大家花一点时间认真地去学习关于新冠肺炎一些预防的措施,要相信科学,相信医生,不应该反复为这件事情感到烦恼。 二、不建议比较敏感的群体整天看电视、刷微信了解疫情信息。对于疫情,只要大概的东西了解就可以,应该多看一些轻松愉快的,比如连续剧,或者听音乐之类的。 三、要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和作息时间。建议大家不要日夜颠倒,避免搞乱自己原来的生物钟,否则容易引起身体不适,从而怀疑自己生病。 四、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要相信党、政府和广大的医护人员和社会工作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克服疫情只是时间的问题。 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支持和心理维护也非常重要,一定要跟自己的亲朋好友、同事保持沟通和交流。从隔离病房出来以后,尽量少看关于疫情的信息,多听点音乐,多看点书,保持好自己生活作息的规律,多喝水、多吃水果,有条件的话,每天一次的体育运动还是非常必要的。省卫健委已经向武汉派出第一批专门为医护人员实行心理支持的专家,省科协也专门组织了由106位专家参与的心理热线,日夜排班。 社区管控措施升级后,群众生活都有所不便。请问文新街道在打通进入楼道的最后一米,服务用户的最后一步方面是怎么做的? 西湖区文新街道地处杭州城西,有72个小区,15万人口。社区努力打通进入楼道的“最后一米”,服务入户的“最后一步”。 坚持广泛宣传和积极引导同步推进,组织群众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第一时间启动预警,印制关于健康过节的《温馨提醒》,张贴到2200余个单元楼道;有针对性进行引导,利用小区业主群、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等途径,营造小区温情的氛围,倡导邻里关心、互帮互助。 坚持严格监管和全力保障双管齐下,确保市场供应充足、经营有序。关停不搞一刀切,该关的关到位,不关的管到位。保障涉及民生领域的2家农贸市场、3家超市、31家药店、17家便利店、30家蔬菜水果店、26家外卖配送店,做到货源充足、正常经营;严格把关抓监管。持续开展高频次巡查,落实营业场所的通风消杀、人员登记、测温等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风险。坚决取缔和查处活禽交易、哄抬物价等违规行为。 坚持无情隔离与有情服务两者兼顾,帮助居民群众安心隔离、平稳观察。严格隔离要求14天足不出户,按照“阻断病毒但不阻隔人心”的要求: 一是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设置了党员先锋岗80个,共有党员、教师、志愿者2000余人主动参与,承担测量体温、收发快递等服务。 二是发挥网格的主力军作用。全街道314名机关干部和社工,分片包干,充当快递小哥、送奶工、保洁员、心理咨询师等多重角色,有效解决被隔离居民的买菜吃饭、看病配药、垃圾处理等生活问题。 三是发挥物业公司的主体作用。辖区26家物业公司,1000余并工作人员,合力服务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近期西湖区还出台了《物业企业疫情防控考核办法》,通过奖优罚劣,进一步督促和激励物业企业落实好防控服务各项措施。 截至目前,街道范围内累计居家隔离观察2721人,未发现确诊患者,也没有发生脱管、不配合或抗拒隔离观察的情况。 目前很多的学校、企事业单位现在都没有正常的复工和复学,在家里宅得太久了很有可能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有没有一些好的办法? 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待在家里面产生的情绪上的问题、睡眠上的问题、饮食上的问题,是非常常见的。针对这些问题,从心理学的层面给有需要的人们提供以下建议: 第一,要迅速地调整自己的认知。不能够按时复工、复学的情况下,产生心理上面的一些困扰甚至于焦虑、烦燥,是很正常的,不是你一个人所特有的,要认知这个问题不是我特有,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思维的决策性好还是不好,行动力、执行力强还是不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你的情绪是否能够保持稳定。心态平和,你的思路就会清晰,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增加;假如整天都很烦燥,整天都很抑郁,或者说坐立不安,那么思维的清晰度就会受影响,继而导致行为执行力的下降。 第二,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隔离不等于隔绝人际关系,要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用不同的方式方法,比如说像微信、电话等跟外界保持一种紧密的联系和接触,跟亲朋好友、同事同学经常保持这样的一种联系,让心理支持系统不至于因为疫情导致的隔离被摧垮。如果一方面被隔离,一方面又很孤独,不跟外界联系,这样时间长了以后就很容易导致情绪越来越差,睡眠也会越来越差,烦燥的情绪就会越来越多。保持心态的平和,从心理学层面上来说在现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比如说可以经常电话去联系你所在的单位,企业的负责人,向他表达这一份忧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上班,不妨正面的把这些问题提出来,让单位的负责人、让孩子的班主任来告诉你政府是怎么想,学校、单位是怎么考虑,现在的这一份担忧大家是理解的,但是可能会要到什么时候,这样的话内心的这份焦虑的情绪就能够迅速地得到缓解。 第四,要提升自我的价值感。建议一个人在隔离期间,应该在每天早晨起床之前就想好,我今天要做什么事,这些事情要怎么样来完成,尽量把这一天时间里面要做的事情排得多一些,比如要看哪一本书,要听哪一支歌,要看哪一部连续剧,要锻炼一些什么样的运动等。关于运动,足够的证据表明,一个人每天运动30到40分钟,能够有效地提升他的情绪表达能力,能够让我们不开心的情绪降下来,让快乐的情绪升上来。所以居家的人每天30分钟到45分钟的时间去运动,力量型的运动也挺好,比如说跑步机、俯卧撑、仰卧起坐都可以。有紧张焦虑的情绪,你可以在家里面练习一些太极拳、瑜伽,对情绪的稳定和恢复都能够带来积极正面的效应。 来源:浙江发布